首页 科技服务

高温对当前花生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江苏省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创新团队

 

花生是喜温作物,其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35℃以上对花生生育有抑制作用。

花生叶片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为20~25℃,温度增高到30~35℃时,光合强度就急剧下降。高温胁迫下,叶片所利用的光能只占光合器官所吸收光能的一部分,过剩的激发能如果不能被及时地耗散掉,就会导致光抑制甚至损伤光合组织。研究表明,高温胁迫易引起植物蛋白的变性、膜伤害、光合作用的下降、因呼吸作用升高而造成饥饿伤害等,高温和强光交叉胁迫能诱导叶黄素循环,进而起到对高温和强光的防御作用。通过研究高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发现35℃-45℃的高温会导致光合作用的急剧下降。高温胁迫还会加速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影响叶绿体内蛋白的合成,引起类囊体膜结构的变化,PSII电子传递减弱,同时高温也抑制光合酶的活性,最终导致PSII受体端NADPH还原力过量积累,活性氧大量产生,进一步对光合系统造成伤害。

研究表明,在气温适宜时,花生一天中的光合强度变化通常表现为一单峰曲线,从清晨日出起光合强度迅速提高,到中午前后达到高峰,以后又逐渐下降。但在夏季高温时,一天内光合强度的变化则表现为双峰曲线,即在中午前后,光合强度反而下降,到下午三点左右又出现第二高峰,与夏季中午气温过高,加上叶片蒸腾量过大,导致气孔收缩或关闭等均有关。

花生每天的开花量与前2、3天的气温紧密相关,其中气温23-28℃时开花量最大,气温高于30℃,开花数明显减少。且气温过高影响花粉发芽和花粉管伸长,高于35℃时不能受精。

花生荚果发育要求结荚层的温度在15℃以上,18~30℃最有利。结荚期花生叶面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均达到一生中最高值,如果雨水充沛,出现高温天气使花生营养生长旺盛,对产量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如果高温、干旱天气同时出现,则使花生叶面变蔫,失去贮水细胞运输水分的作用,同时减少气孔的蒸腾作用,加强呼吸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花生自身的温度。受太阳辐射热和大量气化热的侵袭,许多花生叶面气孔开度变小或关闭,根系受伤,不利荚果发育,导致花生产量降低。

当前我省早播夏花生处于结荚期,叶龄13~15;迟播田6月底至7月初播种,当前叶龄8~11,处于花针期,高温不仅影响受精结实,同时也因蒸腾及地面蒸发,导致旱情发生和加重。管理上须密切关注墒情,适时抗旱保摘降温,从而消除旱情,降低田间温度。

抗旱时,以喷滴灌为好;无喷滴条件的田块,可于傍晚沟灌,但以半沟水湆水为宜,切忌大水漫灌和大面积淹水。上午8-9点排清积水,以防夏季高温引起植株灼伤。

花生抗旱后须特别注意白绢病及叶斑病预防。对白绢病可选用噻呋酰胺或三唑酮基部喷施;对叶斑病可选用苯甲丙环唑、法砣、多酮等抗菌剂叶面喷施。

叶龄13,株高33厘米左右的田块,叶面喷雾时可以结合化控一并用药,化控以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为宜,但化控时,须避免选用化学杀虫剂混用,否则极宜导致药害。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图片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