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农科所生态保水渔业创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8 10:46浏览次数:
分享:

近日,泰州农科所生态保水渔业创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IF 5.56,JCR分区Q1)上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rice-prawn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o-culture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of soil”的研究论文。论文通过对比常规稻田、池塘、稻田综合种养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探讨了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之间的联系及土壤微生物的微生物网络和生态功能,为提高综合种养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产动物活动、水位、淹水时间和施肥量的共同作用下,综合种养模式显著改变了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在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该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的肥力,TOC明显增加。同时,某些细菌的丰度增加,如绿弯菌门,这可能与物质循环有关。土壤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随着长期淹水和青虾的引入,微生物网络的模块性增强,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土壤中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群落,从而增强微生物群落对综合种养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性。此外,综合种养(RP)模式下土壤细菌的节点数明显减少,尤其是含有更多致病菌的变形菌门。

因此,在采用综合种养(RP)模式时,应充分考虑水位、淹水时间和施肥量的影响因素。与常规栽种(CR)和池塘养殖(PC)相比,综合种养(RP)模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更适合可持续发展,但在稻田管理中还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化适当增加钾肥和磷肥的投入,以提高水稻产量。

图片1.png

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杨智景为论文第一作者,宁波大学张浩讲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江苏现代农业(青虾)产业技术体系、泰州市“凤城英才计划”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7/s00253-022-12164-x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